沈杰松 官方网站

http://shenjiesong.zxart.cn/

沈杰松

沈杰松

粉丝:17682

作品总数:39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沈杰松,字松子,号黄山松,斋号松云轩,安徽东至人,现居住河南洛阳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,中国实力派书画家。鉴于在绘画艺术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,中华爱国联合会授予他为“爱国人士”,并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“动”山水,“润”牡丹 ——记沈杰松的绘画之路

 

文/余子愚

 

国画按题材可分为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等,山水之气势,花鸟之生动,使得传统国画各具特色。画家沈杰松主攻山水和花鸟,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,其画作形成“动”山水,“润”牡丹的个人特色。


在结识沈杰松之前,我已多次赏阅其画作。因缘巧合,我们竟在洛阳市图书馆偶然相遇,并约好一定要好好聊一聊。


赶在2012年的年末,我有幸走进沈杰松的画室,近距离感受其山水画、牡丹画的独特魅力。

 

幼年绘画启蒙

 

沈杰松,生于1973年,安徽东至人。沈家是徽雕世家,从沈杰松的曾祖父起,就开始做徽州建筑瓦匠和民间雕花木匠等。尤其是沈杰松的曾祖父,被乡邻视为“能人”,他能飞檐走壁,木石雕刻,无所不能。在清朝光绪年间,皖南当地官府要建造一座徽派楼,要求有木石雕花和彩绘,沈杰松的曾祖父带着徒弟大干三年,成功完成这座精美无比的徽派府楼,为当地官府立下大功,曾祖父也因此受到清廷重赏,被赐封六品官爵。


沈杰松的爷爷13岁就开始学做木石雕花勾图绘事;父亲7岁学做徽派建筑及木石雕花手艺;哥哥也在从事徽派建筑工作,可谓四代传承,家学渊源深厚。


在四兄弟中排行最小的沈杰松,从小得到家人的疼爱。7岁的沈杰松对乡亲们房屋上雕刻的灵兽、百鸟和祥云图案很感兴趣,受到爷爷和父亲的熏陶,他也拿着树枝在沙子上比划着,模仿着爷爷和父亲雕绘的那些精美图画。


上学之后,沈杰松一边认真学习功课,一边在放学后放牛。他在河塘淤泥上用树枝作画,别人家的牛路过,把他精心创作的“画”踩坏,沈杰松生气地打牛,牛的主人因此和他打架。


沈杰松记得最清的是,上中学时,廖老师指派沈杰松带着同学去写生,让他教同学们画画,小小的沈杰松俨然成了美术老师。

 

国画起步洛阳

 

1991年底,18岁的沈杰松报名参军,来到洛阳。1992年,牡丹花会期间,沈杰松到王城公园游玩,见到装裱展览的牡丹画,一见倾心,从此开始痴迷牡丹画。从王城公园出来,沈杰松就购买了宣纸和笔墨,开始学习牡丹画。


沈杰松坦言,他老家搞徽派建筑,画匠们的主要作品是山水云以及飞禽走兽等,几乎没有人在宣纸上画,主要是在白纸上勾图。而来到洛阳之后,是其中国画的开始,将以前的山水画等转移到宣纸上。


为了画好牡丹画,沈杰松趁着休息到牡丹城现场观摩画家作画。由于部队管理严格,不允许搞特殊。沈杰松将作画用的三合板藏在床下,还有两个脸盆,装的是颜料和毛笔。
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兵期间,沈杰松一直坚持习画,没有时间,就挤时间,把其他人用来玩耍的时间利用起来。从1999年开始,沈杰松的国画作品开始在一些全国画展中参展并获奖。


2003年,沈杰松幸运地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,对中国画的艺术理论和专业技巧进行了专业而系统的学习。对于沈杰松来说,这无疑是他绘画生命的一个重要转折。


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,沈杰松对绘画的痴迷与日俱增。而且有幸得到刘大为、冯远、何家英、史国良、沈学仁等一大批国画大师的亲授和指点,画艺开悟,画艺大进,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。


沈杰松坦言,自己过去画的比较死板,在国画系老师们的指点之后,才意识到意境的重要,正如史国良先生所说:“天趣、理趣、物趣。”现在想来,名家的指导是自己绘画提升的一大动力。

 

寄情山水之间

 

沈杰松喜爱牡丹,更喜爱山水。他说,可能自己是安徽人的原因,对黄山十分喜爱,并因此自号“黄山松”。

 

2010年,沈杰松在北京得到著名画家沈学仁先生亲授染云技法六句箴言。至此,沈杰松的山水画开始更加具有“动感”。

 

近代书画名家诸宗元先生在《中国画学浅说》中有言:“如画山水,则必定一主峰,主峰既成,方推及其次;盖以此主峰为重心,他所加入,皆附属也。即使所画,仅止一花一石,此幅中,亦必定一主干,则画成之后,自合章法。”沈杰松深悟此语,观他的山水画,山之雄浑,水之灵动,云之飘逸,松之青翠,无不给人以极大的美感。

 

山水画是需要有大胸襟,大气势的,在有限的宣纸之内,展现山水的无穷动态。唐代王维《山水论》所云:“丈山尺树,寸马分人,远人无目,远树无枝,远山无石,远水无波,石看三面,路看两头,远山不得连近山,远水不得连近水,此皆画理。”沈杰松的山水画,无不正如王维所言,山水之雄浑气势,扑面而来。

 

为了画好山水,沈杰松经常外出,行走山水之间,到山中观察云雾,体味大自然的神奇造化。二十多年的辛苦学画,使得沈杰松的山水画独具特色。正如美术评论家李克俭先生所说:“沈杰松的山水画,透出大思维、大格局、大境界意识和大山水品质。”

 

精心滋润牡丹

 

 

久居洛阳,画家沈杰松先生也不能“免俗”,牡丹画成为其山水画之外的另一主攻题材。

 

对自己的牡丹画,沈杰松很看重:“我画的和别人都不一样,他们的牡丹画没有我的‘滋润’。”乍听此言,我不禁一愣,牡丹还能滋润?怎样才算滋润?国色天香、雍容华贵的牡丹,竟然还有其滋润的一面,这是出乎我意料的。

 

看了沈杰松的牡丹画,我才真正知道,原来牡丹真的可以很滋润。尤其是《雪中傲放》、《富贵》这两幅画作,可谓“花大如斗”,将牡丹的富丽堂皇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徐悲鸿夫人、全国政协常委廖静文女士喜赞沈杰松笔下的牡丹:“花富贵致,风彩神韵,有独特造诣之奇”。

 

沈杰松画牡丹,注重绘画语言的传承与创新表达,在元素选择上,将牡丹与松树、锦鸡、白头翁等结合起来,《富贵吉祥》、《富贵白头》等作品名称,显示着作为画家构图的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。

 

师造化求个性

 

 

伟大的画家都是从造化入手,师法自然,以求有所突破和创新。

 

沈杰松是一个自觉的画家,从学画开始,他就自觉地意识到要寻找自我,用自己独到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胸中的块垒。

 

以山水画为例,沈杰松认真学习李可染、刘海粟、张大千等大师的绘画技巧,并结合自己的习性,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山水画。沈杰松说,创作一幅画可以随意随心去画,但不能颠覆传统,不能把石头画的不像石头,山不像山。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,去突破。

 

2010年,沈杰松开始有意专攻山水和牡丹两大题材,像齐白石的虾、徐悲鸿的马、黄胄的驴,使人提起山水,就能想到沈杰松。这是一种目标,也是沈杰松努力追求的境界。

 

沈杰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,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好心人。他曾经去甘肃某地搞助教,看到当地的贫穷,就想起自己年少时的艰苦生活,出身农村的沈杰松很感动,就拿出自己的作品奉献爱心。他说,只要是真的有困难,自己愿意奉献一份爱心,绘画不光是个人的事情,更是一种社会责任。鉴于在绘画艺术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,中华爱国联合会授予沈杰松“爱国人士”光荣称号。

 

沈杰松说,从1992年开始正式在宣纸上画国画开始至今,20年的学习和创作,的确吃了不少苦,走了不少弯路,但正是有着勤奋吃苦的耐性和不断学习的坚持,加上其从小对绘画痴迷的天性,才有了今天的一些成绩。

 

沈杰松的绘画之路还很长,对于年届不惑之年的他而言,必将在绘画上有新的突破,“沈氏山水”和“沈氏牡丹”两大亮点,将愈发得到画坛和收藏家的认可。